新华全媒+|一湾水、一群鸟、一艘船——“一”览渤海生态之变 2023-01-05 12:38:20来源:新华社编辑:张馨叶
新年伊始,晴好天气开场。在天津大神堂码头,三五渔民一大早就忙着修整渔船。40多岁的渔民李光边忙着手中的活儿,边和兄弟们聊着过去一年的好收成。
大神堂村,被称为 天津最后的渔村 ,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渔村曾无鱼可捞。变化主要来自2018年冬天打响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。4年后的冬天,记者发现:水清了、鸟来了、鱼多了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渤海湾铺展。
一湾水,由 脏 到 净
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人工沙滩游玩。(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)
65.4%、77.9%、82.3% 2018年至2020年,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一年一个跨越, 颜值 越来越高。
一段时间以来,渤海 脏 了让周边群众痛心不已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, 十二五 末期,天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仅为7.8%。
既有口袋状带来洋流活动弱、水体交换慢的 先天不足 ,更有沿海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污染物增多的 后天失养 。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高翔说。
2018年,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打响。津冀鲁辽周边省市及相关部委在陆源污染治理、海域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、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展开行动。
病 在海里, 根 在陆地。
渤海入海排污口超过1.8万个。 对于渤海这样一个自净能力差的海域,陆源污染对水质影响尤为大。 高翔说。
住在流入渤海湾的独流减河沿岸,天津王稳庄镇村民袁立娜对曾经的污染记忆犹新: 河沟里都是红色、褐色的臭水!
王稳庄,钉子产量曾占全国40%以上,是远近闻名的 钉子镇 ,但由此也楔下了污染的 钉子 。在一场涉及全市2.2万家企业的 散乱污 整治行动中,这个镇关停整改356家企业。
为切断陆源污染的入海通道,天津对12条入海河流实施 一河一策 分段分策 ,把消劣指标分解到末端;对上千个入海排污口推行 一口一策 ,全面整治。
经过几年努力,到2020年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,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比2017年提高53.8个百分点。
一群鸟,由 少 到 多
候鸟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。(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)
初冬时节,永定新河入海口附近,成千上万的候鸟来这里 打卡 ,喧闹的鸟鸣不绝于耳,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灵动。
天津海岸,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节点。遗鸥、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每年在这里停歇数月,有的候鸟变 留鸟 。
它们的家园过去却被各类开发建设抢占。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,过去10年间,东方白鹳迁徙 咽喉 渤海湾沿线关键区域的滨海湿地消失59%,种群日渐萎缩。
岸线修复,势在必行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力度前所未有:山东完成整治修复滨海湿地4996公顷;河北完成生态修复项目13个;辽宁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部竣工验收
在渤海湾最深处,天津海岸线虽短,但修复任务不轻。2018年以来,天津修复滨海湿地531.87公顷,为候鸟营造出美好的生态家园。
监测显示,近几年,天津市不仅鸟类种类从416种增加到452种,每年还有超过百万只的候鸟迁徙过境。东方白鹳单日单次最大观测量从2018年前的1300多只增加到2021年的5000多只,同期遗鸥从1.1万只增加到1.6万只。
鸟类数量增加,年年追着候鸟跑的志愿者王建民感触尤深: 每年冬季上万只遗鸥栖息在天津海岸线,占全球九成以上。
一艘船,由 亏 到 赚
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神堂码头,渔民展示捕获的海产品。(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)
这几日,滨海新区蔡家堡村渔民刘翠波正在拾掇渔网。 小黄鱼、梭子蟹、皮皮虾 又多起来了。 说起变化,老刘黝黑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牙。
渤海是我国传统四大渔场之一。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,生态退化加上过度捕捞,渤海变得无蟹汛、无鱼汛,部分海域几乎成了 海底荒漠 。
2017年开始,渤海海域将伏季休渔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。休渔期里,滨海新区渔政干部几乎天天海上巡逻。
近几年,随着整治力度不断加大,非法捕捞明显减少。 一位渔政干部说。
一手抓打击,一手抓修复。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近年来累计投放构件礁近3万个,增殖放流近8亿单位。
2022年5月专家组评价认为,该牧场水质和沉积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,礁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,渔业资源明显恢复。
增殖放流成为沿岸省市涵养渤海生态的重要举措。 十三五 以来,天津向渤海湾投放中国对虾、牙鲆、花鲈等27个苗种,总计110亿单位。
多管齐下,效果显著。
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22年发布调查显示,基于2012-2016年和2017-2021年每年8月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,渤海游泳生物、中上层鱼类、底层鱼和虾蟹类年间平均资源密度增幅分别为186%、178%、358%和133%。
渤海渔业资源逐渐恢复,李光的渔网是一把尺。 我靠一条10米长的木船,现在一年少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。 李光笑出了褶子。(记者刘元旭、王井怀、黄江林)